抚州一中初二年级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品读自然人文
弘扬传统文化 品读自然人文
——抚州一中初二年级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为弘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提升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023年6月10日-11日,抚州一中初二年级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 品读自然人文”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六月,缤纷多彩的季节。我们告别了温柔的春风,迎来了火热的夏天。10日清晨,校党委副书记章燕在开营仪式上,激情澎湃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课程及意义。沐浴着和煦微风的学子们,在年级副主任肖剑的带领下扬帆起航。
车程一小时,路上学子们叽叽喳喳地与新认识的教官、研学导师交流互动,以大巴车为舞台开着演唱会,大家纷纷对“花果山”充满了期待。瞧,研学游的第一站到了——花果山生态园。
花果山生态园
“园中处处有鲜果,村上谁家不酒香?好景铺排新气象,小官做出大文章。”东乡县邓家乡政府西侧一公里,瓜果飘香、花潮如海、造型称奇的绝妙之地,被唤作“花果山”生态园。
大巴车驶入“花果山”生态园,学子们扒拉着车窗,摩拳擦掌,望着映入眼帘的大片玫瑰,啧啧称奇。下车后,学子们分队体验了速度与激情并肩的彩虹滑道,碰撞出火花的碰碰车,团结协作穿越丛林,携手共进退毛毛虫,乒乓接力珠行千里,弯弓射“大雕”射箭,忆苦思甜捶糍粑,心灵手巧丝瓜络以及独行天下独轮车等项目。动若脱兔,静若处子。
趁热打铁,我们学子奔赴龙虎山道教文化基地——鹰潭市道文化研学实践基地。
鹰潭市道文化研学实践基地
烈阳炙烤着大地,我们学子汇聚位于山清水秀的龙虎山脚下的老子文化学院,举行入泮礼。
入泮礼分八部分:盥洗净手、正冠明理、六礼束脩、敬拜先师、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开笔书写、礼乐入学。这种庄严的仪式,让学子们真正感受到入学乃人生大事,启发学子们走向成才的康庄大道。
穿汉服、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
龙虎山古越文化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学子们穿梭在古越水街上,游览古越宝藏、打铁铺等特色小店,全方位地感受上清古镇的古越文化。几乎所有的路面都是用泸溪河里的鹅卵石铺成的,其形如鹅卵,光滑溜圆,扁长不一,密密地排列有序,泛着光,自然和谐,有的还排成太极或八卦状,精巧至极。
在这条街上值得一提的当属具有道教祖庭之称的天师府。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工艺精致,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昔有“仙都”之称。庄严肃穆,学子们不由自主地合体留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用脚步丈量万水千山,来到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依山而建、高低起伏的高空栈道,全长3180米,因山崖酷似一象头,一条弯曲悬空的硕大象鼻似从天而降,又深深扎入大地之中,故名曰象鼻山。龙虎山的象鼻山象鼻瘦长,空山而立,享有“天下第一旱象”的美誉,同属丹霞地貌中石墙景观。因流水长期相向冲蚀,中空成穴,残留石柱,近乎完美地组合成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象。相传巨象为缓解一方旱情,解救百姓疾苦,将象鼻插入泥土中,挖掘深层水源,后因劳累过度,无力拔出象鼻,得张天师点化成仙象山,以供后人瞻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龙虎山地质博物馆为学子们揭秘大自然的奥秘:在龙虎山矿物和古生物等典型地质标本的演变历程中,领悟“道法自然”,学子们真真切切地收获了可触的地质科普知识。道教的“点石成金”可能瞬间即成,而大自然的“化木为玉”却耗费了上亿年!学子们一双双渴求新知识的目光随着导游姐姐的步伐而变换。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鹰潭龙虎山,沿着泸溪河顺流而下,会发现两岸的千尺绝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洞穴星罗棋布,乃是千百年来令人连连称奇的高崖墓葬。宋代晁补之记载:“出游龙虎山,舟中望仙岩,壁立千仞者不可上,其高处穴中往往如囷仓棺椁云,盖仙人所居也。”学子们到此邂逅古人无穷的智慧,引颈而望龙虎山崖墓的悬棺安放表演。
意义非凡又寓教于乐的研学之旅,让书本上的文字和知识鲜活地呈现在眼前,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研学旅行的意义就在于让学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这是活生生的“课堂”,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学校课堂的生动延伸。浸润学子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无疑会成为学子们年少岁月中最珍贵的记忆。研学短暂,可人生漫漫。愿学子们都能翱翔于九天之上,飞腾于四海八荒。
供稿:初二年级
文、图:黄思媛
审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