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筑物理教学新篇章||抚州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孤军奋战难以铸就辉煌,学问的深化在于相互启迪与共同进步。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如同智慧的火花碰撞,汇聚成光,为高三物理组深入探索知识、提炼教学精髓搭建了坚实的桥梁。在集体智慧的引领下,大家共享资源,精心优化教学策略,力争使每一次备课都成为一次教学理念的革新与自我提升之旅。
近日,在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戈兰兰的带领下,全组老师就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中的《第七章 动量守恒定律》这一核心内容,进行了详尽而周到的集体备课。
备课组将本章节内容划分为五个紧密相连的模块: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知识、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实践、力学三大观点的交叉融合应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索,以及能量与动量的综合解析。面对本章的重难点——弹性碰撞的“两动模型”,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出了一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基础规律和公式出发,逐步推导出“两动模型”碰撞后的速度二级结论。通过深入推导与分析这些二级结论,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物理现象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大家一致认为本节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在教学时间上科学规划,建议将其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确保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课时则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实施个性化训练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后,大家对备课内容进行了细化。首先,聂雨婷老师精心策划了该章节基础知识板块的备课方案。她巧妙地借助“载荷专家”桂海潮在天空课堂进行的钢球碰撞实验视频,生动展示了动量守恒定律,瞬间点燃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该单元的主题。为了帮助学生整合零散的知识点,构建出清晰的知识框架,聂老师提议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本章的知识思维导图。这一举措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增加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研究中,欧招平老师通过播放关于爆炸、反冲的真实视频——我国原子弹爆炸的震撼瞬间和嫦娥奔月系列发射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识别并解决动量守恒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题目背景及物理量的具体含义。大家一致认为,结合具体情境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让他们明白生活处处有物理。为了攻克人船模型和弹性碰撞模型这些教学难点,欧招平老师则采用了动画演示方法,直观展现了这些复杂过程的全貌。动画不仅清晰描绘了位移、速度、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能量的转化过程,还支持慢动作回放功能,使学生能够细致观察每一个细节。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祝志茂老师就《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章节内容进行了备课阐述,他强调先要教会学生“三大观点”的具体内涵。他首先指出,观点一是动力学观,其本质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体现。教师讲解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可将瞬间的静力学知识与运动学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特征,并推理出背后的受力原因。然后他认为观点二是能量观,其核心在于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学生通过学习能明白只要有力参与了做功,就必然伴随着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或转移,但系统的总能量是守恒的,只是某些能量的可利用率会下降,达到引导学生珍惜并节约那些可利用率高的高品质能源的教学目的。最后他认为观点三是动量观,其核心是动量定理的学习。通过类比动能定理的方法来学习动量定理,理解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会导致物体动量的改变。在明确三个观点之后,祝老师便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观点出发进行求解,即存在一题多解的现象。然而,对于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选择能量观可能会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而选择其他观点则可能相对繁琐。为了检验这种解题路径是否科学,祝老师选择了相应的练习并做了具体分析,装订成册,供大家进一步钻研。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研究中,张云丽老师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创造符合动量守恒的实验条件,并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她先从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守恒条件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索验证动量守恒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精确测量,学生发现碰撞前后的末动量与初动量近似相等,从而成功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她认为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结论中反思实验误差的来源,并探讨如何减小这些误差,同时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整个过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的思维,还鼓励他们运用这些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题目意图和各物理量的含义,提升解题能力。张云丽老师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致力于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经过备课组的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节内容实验方案丰富多样,拓展性强,能达到学生充分理解不同实验方法步骤的设计目的。课后,备课组老师们已将本节内容的设计方案整理成册,供老师们参考使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在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教学板块中,韩博伟老师精心整理了近三年新高考的相关题目,并将它们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供大家深入研究。会议中他特别分享了2023年湖南省高考的压轴题,尤其是第二问中小球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这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备课组老师商议探讨后,针对这道题提出了四种解法。在传统解法的基础上,两种创新解法——质心系法和参数方程解法,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本质,也让在场老师们耳目一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韩老师建议将这些解法融入到题目讲解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也能产生共鸣,并鼓励学生尝试探索更多更好的解法。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最后,尹丰老师就本次备课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通过集体探讨,备课组的每位老师都对本章节的知识梳理有了全新的认识,集体备课不仅展现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更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备课组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大家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坚守“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的信仰,灵活调整和优化复习方案,助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供稿:教务处
文、图:戈兰兰
审核:办公室
发布:电教处